近日,有消息稱,體育將進高考,以有效發(fā)揮其對增強學生體質(zhì)的引導作用。高考考體育盡管褒貶不一,但中小學生的體質(zhì)問題引起國家層面的關(guān)注,筆者以為這是必須的。都說高考是根指揮棒,這根指揮棒如果能逼著家長與學校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(zhì),起碼不挪用體育鍛煉時間,有什么不好?
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是,如今,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成了“豆芽菜”和“酒瓶底”。有數(shù)據(jù)為證:北京去年參加高中畢業(yè)生體檢的學生中,完全合格的只有可憐的一成多。視力不足、超重、脊柱側(cè)彎、血壓增高等問題突顯;青島的中小學生運動會紀錄十幾年難破;不少學生嬌生慣養(yǎng),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技能,軍訓要暈倒,1000米要累垮,俯臥撐做不了,很多人發(fā)出了“救救體殘孩子”的吶喊。青少年身體素質(zhì)“一代不如一代”的問題已經(jīng)到了再也不能坐視不顧的地步。
如果說60后、70后的學生時代還是“放養(yǎng)”的,孩子們有很多屬于自己的閑暇時間,他們活躍在街頭巷尾、田間地頭,滾彈珠、打陀螺、跳皮筋……玩得不亦樂乎,而現(xiàn)在的孩子哪還有體育活動的時間,平時上學披星戴月、爭分奪秒,周末補課連軸轉(zhuǎn),難得空閑,上網(wǎng)、看電視還來不及,動都懶得動。問題的根本在于“以分數(shù)論英雄”的教育體制之弊。“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”,學校、老師、家長都以成績?yōu)樽罡吣繕,一切圍繞成績轉(zhuǎn),體育鍛煉自然只能淪落至“說起來重要、做起來次要、忙起來不要”的境地,學生體質(zhì)不差才怪。
溫家寶總理曾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: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。盡管“每天鍛煉一小時”上升為國家意志,但有沒有落到實處大家心知肚明。聽聞體育要入高考,筆者以為可行。畢竟,當體育跟“高考大事”相掛鉤時,學校與家長必然不敢馬虎,學校還體育課給學生、家長給孩子鍛煉時間,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。只要學生有鍛煉的時間,且堅持下去,其身體素質(zhì)的提高相信也不是什么難事。
有人曾經(jīng)這樣比喻:對于學生而言,成績不好是次品,身體不好是廢品。為了不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廢品,筆者呼吁,學校、社會與家庭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,真正把學生的身體健康放在首位,把體育鍛煉放在與學習同等重要的位置進行統(tǒng)籌考慮,學校要切實減輕學生平時的課業(yè)負擔,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設(shè)施,保證體育課不被擠占,同時合理地安排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時間。家長要讓孩子日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(wù),在雙休日、節(jié)假日保證孩子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,同時經(jīng)常帶孩子走出家門去親近大自然。“每天鍛煉一小時,健康工作五十年,幸福生活一輩子”。該行動起來啦!加強體育運動,增強人民體質(zhì),這句聽起來似乎有點遙遠的號召,對于今天的莘莘學子來講,尤其具有緊迫的現(xiàn)實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