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名背后的名人軼事
先生之風
小城故事多,說起路名里的名人,多會想到正學路、天壽路,而不會想到緊鄰這兩條路的怡惠路。
據(jù)傳五代十國吳越國時,縣令陳長官上書極諫減稅、被逮下獄而死。因為他的努力,寧海稅賦終未增加,因此他受到歷代百姓的尊敬。取把實惠遺給平民百姓之意,歷朝有長官祠、遺惠祠等紀念這位父母官,怡惠也取遺惠的諧音進入路名。
將軍路
另一條學勉路,是取抗戰(zhàn)時期的寧海籍烈士朱學勉之名命名,并臨寧海中學延伸為勉勵學子之意。由于朱學勉烈士犧牲于諸暨,當?shù)剡有一所學勉中學。
按照光緒年間的地圖,上述道路都在縣城郊外。老縣城內(nèi)的名人路名,更有大隱隱于市的味道。
城東的一善巷很多人不曾耳聞,現(xiàn)在也因舊城改造而消失。路名的背后是位清代雍正年間因慈善出名的鄉(xiāng)賢。出生在此巷內(nèi)的王肇基在他致富之后,不忘救苦濟貧,深為時人所稱道,特別是遇上旱災(zāi)水災(zāi)后,王肇基慷慨捐資,賑濟百姓。此巷因他一生行善而出名,遂名一善巷。
英雄紅顏
躍龍山將軍湖的一池碧水讓人流連,位于城南小學東側(cè)深巷的將軍路相較之下暗淡許多。其實兩處的將軍都是同一人,即五代十國時期,南朝梁武帝時的殿前將軍田什。
田什將軍是陜西鳳翔人,候景之亂時也多有戰(zhàn)績,他的兩個兒子也在此次戰(zhàn)爭中犧牲。因為戰(zhàn)事不利,田什和一行人等退至寧海,戰(zhàn)亂結(jié)束后亦駐守寧海。不久,梁朝就被陳朝取代,戎馬倥傯大半輩子的田什將軍就將余生留在了寧海,死后墓葬也位于如今的將軍路附近。因其在寧海“保境安民”,許多勝績?yōu)楹笕怂鶓涯,縣城也有了如此英武的地名。
皇城將軍終老異鄉(xiāng)讓人嘆惋,但城東的一條蔡家巷更多了宮闈紅顏的神秘感。
相傳南宋此巷中有一蔡姓女子,不但針線手藝超群,且品貌端正,被詔選入宮,宋孝宗時被封為貴妃。小巷深處的麗人,由此路進入宮門,引來無限風光。此巷遂以此為榮,故稱毓秀坊。家族中出貴妃,可謂是一榮俱榮,蔡家也因此而顯赫,成為當?shù)赝,后來人們就干脆稱此巷為蔡家巷。蔡家巷后因東大街分南北,如今尚存北蔡家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