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
寧海民謠的五光十色
寧海民謠在內(nèi)容上,有稚趣盎然的兒歌,反映時代特色和人物的民謠,反映現(xiàn)實生活、針砭時弊的民謠,反映婆媳關(guān)系的民謠,反映婚姻愛情的民謠,反映地方風(fēng)光和物產(chǎn)的民謠等;在形式上,有的詼諧幽默,有的語言辛辣,有的娓娓道來。
《中國民間文學(xué)集成·寧海縣歌謠諺語卷》中,大致將寧海民謠分成了勞動歌、時政歌、儀式歌、情歌、生活歌,以及歷史傳說歌、故事歌、兒歌、鄉(xiāng)土歌9類民謠。隨著時代變遷,我們?nèi)缃窨赡軟]有這些鄉(xiāng)土生活的體驗,但通過這些民謠,我們?nèi)钥梢匀涯睿プ穼み@些無法看到的曾經(jīng)的風(fēng)景和生活。
勞動民謠中對寧海山海特色的農(nóng)民生活勞動有著直接的描寫,其中有涉及物產(chǎn)類如《紅鉗蟹》,或勞動號子《三聲號》、《搖櫓號子》等民謠。
種田容易難起頭
種田容易難起頭,砌房難砌八角樓,
燒瓦難燒龍鱗瓦,打鐵難打釣魚鉤。
1987年采錄于橋頭胡
茶山巖頭屋棟高
茶山巖頭屋棟高,望得茶山巖下仙茶泡,
望得五嶼門外有強盜,望得鎮(zhèn)海關(guān)口放大炮。
茶山巖頭屋棟高,望得寧海城里出英豪,
望得毛嶼小村人頭擠,望得石浦陡門廿四道。
陡門:防潮大閘
1987年采錄于力洋
生活民謠既有對家庭倫理的教化,也有對社會行業(yè)風(fēng)尚的反映,當然也有節(jié)慶民俗的記錄,其數(shù)量也是各個民謠類別當中數(shù)量較多的。
漁家謠
漁網(wǎng)肩頭掛,面孔眼淚爬,
船到嵊泗洋,心里格外怕。
一腳棺材里,一腳棺材外,全家老小眼望吊。
潮漲潮落長記掛,但愿金磚銀磚滿船載,但愿風(fēng)平浪靜早歸家。
金磚銀磚:指黃魚、帶魚。
1976年采錄于西店樟樹村
山里頭人三樣寶
山里頭人三樣寶,蠟燭橫放倒,柴株當棉襖,烏糯當糯稻。
三樣寶:指竹片照明、烤火取暖和狼箕(蕨類)為食,折射生活艱苦。
1987年采錄于胡陳東倉大賴
節(jié)俗謠
清明吃菁草,四月初八吃柴腦,
端午筍殼包,六月六嘗新吃麥糕,
八月十六蒸洋糕,九月重陽麻糍糕,
十四吃團,冬至湯圓,年夜飯大團圓。
1987年采錄于岔路王愛上屋基
過年歌
二十茫茫,廿一煎糖,廿二打糖糕,廿三親戚跑,廿四打塵塕,廿五送長工,廿六走珠岙,廿七牽腳燥,廿八掃堂前,廿九好謝年,三十好過年。
珠岙:集鎮(zhèn)名,在現(xiàn)三門境內(nèi)。
牽腳燥:休息。
1987年采錄于桑洲慕胡山村
情歌民謠和眾多民謠中的愛情題材一樣,既有相思相望不相親的苦戀,也有恩愛甜蜜的熱戀戀歌,但頌揚樸實愛情、終身相守的民謠數(shù)量也不在少數(shù)。
但愿上天落大雨
送郎送到嶺頭前,一朵烏云在半天。
但愿上天落大雨,好留我郎在身邊。
1987年采錄于辛嶺
苦楝苦來苦連根
苦楝苦來苦連根,苦楝燒茶苦到心。
苦楝燒茶我來吃,不嫌苦來我來跟。
1987年采錄于橋頭胡
童謠的語言更為體現(xiàn)寧海方言的韻律,且多在兒童游戲中傳唱,淺顯易懂。
頭子歌
起個早上頭,走到上橋頭。
抬來釘頭,打把鋤頭,削點草頭,燒堆灰頭,
種點早豆,拔點菜頭,擔(dān)到上街頭,賣點鈔票頭。
買只豬頭,吃個昏頭,走到樓梯頭,跌在眠床頭,呼嚕呼嚕響鼻頭。
1987年采錄于回浦
捉螺螄歌
念念螺螄經(jīng),螺螄住在海中心。
捉你來,清湯滾。敲你尾巴吃你肉,還要嫌你嘸不肉。
螺螄殼,拋到東南西北角。雞搜搜,鴨碌碌,豬油炒炒好過酒。
1987年采錄于長街
儀式歌多篇幅較長,格式工整,按照紅白喜事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念唱,如婚禮中的《請新郎》、《四杯酒》、《送洞房歌》等,展現(xiàn)對新人的美好祝愿和婚后生活教導(dǎo)。
討果子(節(jié)選)
糖圓香又甜,夫妻好百年;ㄉ鷪A帶長,下年好做娘。
餅干四角方,生個小兒郎。米胖糖糕胖,生兒白又壯。
1986年采錄于王愛
弟兄吃果子酒(節(jié)選)
荔枝栗子粒粒生,枝枝節(jié)節(jié)保爹娘,
新人嘗了荔子果,果子同心積德長。
1987年采錄于峽山
鄉(xiāng)土民謠多為全縣各地鄉(xiāng)土民情的表現(xiàn),或是贊頌當?shù)?ldquo;好地方”,或是反映當?shù)貍鹘y(tǒng)特色。
白溪謠
白溪,白溪,田高,水低;
后面瑯璣山,前面白溪灘;
土地三分三,番薯芋艿也當餐。
1987年采錄于岔路
天下歌(節(jié)選)
正月鑼鼓鬧元宵,新城梅岙出苔條。
蘿卜青菜水車出,百樣樹木桃源橋。
二月楊柳發(fā)枝青,龍宮馬岙出田菁。
上好香魚鳧溪出,深甽鳳潭燒炭人。
三月桃花枝上飄,北路燈頭大風(fēng)廟。
三販私鹽璜溪口,堤樹嶺腳出缸窯。
四月薔薇開得青,雞鴨鳥鵝落梅林。
大小主人花園里,彈唱蓮子在黃墩。
1985年采錄于一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