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雨心
日前,寧波市教育局在致全市學生、家長書中提到,將整頓中小學在職教師有償補課,信中還指出,有償補課不僅耗費家長大量的財力和精力,更是一種有違教育規(guī)律的行為,最后建議家長在假期多陪孩子或讓孩子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,讓學生們可以在暑假走進自然、接觸社會、增長閱歷(《寧波日報》7月7日)。
暑假7月5日才開始,這個“禁補令”不可謂不及時,只是與“禁補令”相對應的是,很多雙職工家長卻不得不早在暑假開始前,就操心起孩子如何度過兩個月長長的假期。眾所周知,很多家長之所以讓孩子大熱天奔波于各大培訓機構,除了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的因素,更多的是無奈之舉。孩子放假了,自己得上班,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里,頻頻發(fā)生的安全事故讓人揪心;帶孩子一起上班吧工作紀律又不允許;讓祖父輩幫著帶吧,放心是放心,但隔代人太溺愛孩子,到時陋習一堆,還得費心費力糾正。
筆者一同事,兒子下半年要上四年級了,平時上學還好,一到假期就想著去哪兒玩,天天變著法地讓家長送他去同學家玩,一天四趟接送,比上學還累。這還不算,孩子跟同學玩,除了打鬧,就是玩電子產(chǎn)品,心玩野不說,眼睛近視還越來越厲害。權衡再三,同事給兒子找了家全日托的培訓機構,一天只需兩次接送即可,一日三餐也不用管,比上學那會兒還省事。雖說價格不菲,但為了孩子暑期有個去處,還是挺值的。不過她也說了,如果兒子的老師愿意帶學生的話,她會更樂意。一方面是花高價錢送孩子去社會上的培訓機構,另一方面是相對比較便宜又實惠的在職教師有償補課,對于收入不怎么高的家長來說,天平更多的會傾向于后者。
有需求就有市場,在職教師的有償補課應運而生。教育主管部門及時出臺“禁補令”出發(fā)點是好,只是光堵不疏,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如何讓孩子的假期遠離補課,除了教育部門,還需其他多部門協(xié)同配合,像海曙區(qū)為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舉行招聘會,不僅讓孩子們能夠通過真實的職場生活,體驗社會,提高服務社會、奉獻社會的能力,同時還讓他們體會掙錢的不易,從而養(yǎng)成節(jié)儉的良好生活習慣。還有我縣推出的“名師學堂”活動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。類似的社會實踐活動,最好能有意識地讓在職教師積極參與進來,有關部門給予一定的報酬,由他們帶領孩子們玩中學、學中樂,共同為孩子們打造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,豈不兩全其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