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大早,沐著暖暖的陽光,記者來到了長街鎮(zhèn)西岙村穆雨芬老人的家中。院中,金桂的香味處處可聞,老爺子慵懶地躺在竹椅上,臉上蓋著一頂草帽,陽光輕柔地灑在這位102歲高壽的老者身上,讓人感覺置身于一幅安靜祥和的農(nóng)家生活畫卷里。
“客來了,客來了。”一進門,領路的陳阿姨爽朗的聲音在院子里響起來,也叫醒了打瞌睡的穆雨芬。老人家使勁睜開眼睛,想要確認到訪的是哪個親戚,看到記者時又樂呵呵地笑著。這時,兒媳婦胡銀桂端著一碗桂圓紅棗姜茶出來,老人家一手拿著牙簽,熟練地吃了起來。
胡銀桂告訴記者,老爺子身世坎坷,六七歲就沒了娘,過幾年父親也去世了,穆雨芬小小年紀就要做各種農(nóng)活,然后成了家,膝下只有一個兒子,兒子又育有兩男兩女,現(xiàn)在四代同堂,盡享天倫之樂。老爺子喜歡聽戲,現(xiàn)在眼睛看不清楚了,每天總要聽,電視里播放越劇的頻道,就成了他的專屬頻道。
不一會兒,左鄰右舍的阿姨們?nèi)齼蓛蛇^來串門了,你一言我一語就聊開了。說起老爺子的養(yǎng)生之道,大家都覺得得益于西岙古村的好山好水,除此外真的很難具體說出緣由。兒媳婦此前都在上海帶兩個年幼的小孫子,這位百歲老人生活一直自理,兩個孫女常來探望,帶些點心和營養(yǎng)品!澳昙o大了,老爺子現(xiàn)在眼神不太好了,戴著老花眼鏡還打的一手打牌。”陳阿姨說,“前兩天打牌,錢都讓他贏去了。”
百歲老人,盡管耳不聰,目不明,生活卻能自理,這讓記者吃驚。眼前這個頭發(fā)全白的老人家,穿著合體的黑色中山裝和布鞋,房間里寬敞明亮,干干凈凈,被褥疊得整整齊齊,墻上掛著去世快20年的老伴的相片,相框上頭插著一枝剛剛在院里折的金桂。
“爸爸重情義,當年媽癱瘓在床四五年,都是他一個人照顧,兩人感情特別好,媽走后,他時不時就給相片上支香,插點小花!苯衲,老人家說自己出門不方便,吃點東西肚子就脹,兒媳婦扔下了孫子,在家一心照顧他,“家里的老寶貝,比小寶貝還要重要。”天冷了,67歲的胡銀桂每天早上都要給公公泡腳,一日三餐改成了易于消化的粥,“爸爸年輕的時候喜歡吃肉,現(xiàn)在吃不下了,多吃各種蔬菜,沒有特定的喜好,什么都會吃!
在城區(qū)上班的孫女穆婭麗,三天兩頭帶水餃、湯包、包子、饅頭等面食前去看望,不僅如此,她愛人更是孝順,一有空就接老人家來寧海小住幾日。為了給老人家解悶,前陣子開車載著老人到杜鵑山頂,望著山下的風光,老人家高興得不得了,直說活了一輩子都沒到過這么高的地方呢,登山的市民紛紛夸老爺子精神好,主動要求合照,前幾年還去過象山的黃金沙灘!靶膽B(tài)好,身體才會好。爺爺一到過年就特別開心,整個人神采奕奕,連話都特別多,兒孫繞膝,歡聲笑語,想不高壽也難吧!边@個40余歲的孫女在談起自己的爺爺時,是一臉甜蜜。
記者采訪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一大家子對老人的那種關懷備至。老有所養(yǎng),這應該就是最好的養(yǎng)生之道了吧。
(記者陳靜珠通訊員楊晨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