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開緱城灼其華執(zhí)著警夢一路行
女警名片:張岑,1986年12月出生,大學本科,2012年10月參加公安工作,現為縣公安局網警大隊民警。
從警感言:愿用最美的時光,讓從警一路美麗。
對于寧海,她曾經是個異鄉(xiāng)人;對于公安,她曾經是個“局外人”。
2009年,張岑從浙江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(yè)畢業(yè),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電視臺工作。在江北廣電中心工作的3年,她從一個初出茅廬的黃毛丫頭,漸漸成為獨當一面的新聞編輯和電視節(jié)目直播導演。在臺里做節(jié)目經常遇到各行業(yè)的人,每次接觸到女警,張岑總是悄悄羨慕,“當時想法很簡單,就是覺得警服很帥,而我的奶奶曾經也是一名人民警察,看著當年穿著警服的她抱著我的舊照,心里漸漸就有了警察夢。”2012年10月,張岑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,毅然報考了警察這一崗位?忌蠈幒?h公安局后,張岑從老家海曙搬來了寧海,開始了在寧海的工作和生活。
張岑的第一個崗位就是桃源派出所的內勤民警。從一個大多數時間關在機房、導播室做節(jié)目的電視工作者,到一個文武雙全、雜事全包、上通下達的小內勤,角色轉變很大,張岑的第一關就是適應,可是派出所快節(jié)奏的環(huán)境留給她適應的時間很短,業(yè)務、時效、甚至方言都成了“攔路虎”。主動改變自己才能適應工作,張岑調整心態(tài),不斷學習,克服困難,通過各種機會累積經驗,在短時間內適應了內勤工作,同時發(fā)揮自己的特長,加大對外宣傳,積極挖掘派出所的新聞素材,并在2015年一手推出了派出所微信平臺。當時,桃源派出所的微信平臺是縣公安局首個基層派出所推出的公眾號,沒有師父可以學習,沒有版本可以套用,一切從零開始。從注冊到每一期內容的收集和推送,往往需要花上大把時間研究和準備,期間的困難,張岑都一一克服。她說:“既然做了,就要做好,一個小小的公眾號代表了我們公安的大形象,我要為集體負責,也要為關注公安工作的老百姓負責。”
由于以前的工作經歷和在宣傳、文藝方面的專長,張岑多次被借調到縣局各部門工作,參加了各類比賽,并獲得了不錯的成績。2013年,她被借調至縣局政治處;2014年2月因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,她再度被抽調至縣局,成了四人組中唯一的女將;2014年10月至12月,她被抽調參加勤務工作;在2014年的全縣普通話大賽中,張岑與同事一路過關斬將,在決賽中勇奪第一……在警營,每一次崗位的變化,每一項任務的下達,往往突如其來,時間緊、任務重,可張岑沒有懼怕,總笑著坦然接受,“我把這些工作都當作是一種全新的挑戰(zhàn)和難得的經驗,而每一次的全身心付出也讓我越來越懂得警察這兩個字的涵義。”
2015年8月,張岑調崗至縣局網警大隊,用另一種方式默默值守在網絡空間,守護緱城平安。如今,在寧海組建雙警小家庭的她,成了新寧海人。她笑著告訴記者:“可能我倆在一起休假的時間很少,照顧家里的時間也不太多,但我們必須堅守,這不僅僅是一份職業(yè),更是一份責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