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徐歡歡通訊員金光杰
12月1日零時零分,望著滿載的貨車漸行漸遠,直至沒入漆黑的道路盡頭,日升人才長吁了一口氣……
“聰,怎么還不回來,生日沒有過,外婆走了也回不來嗎?”
“爸,最近公司比較忙,分不開身,等公司空了我再去祭拜外婆。”
“怎么還沒回家,又快凌晨2點了,萬一出什么事怎么辦,我一定要跟你們領導說說。”
“媽,我今天也不回家睡了,公司事情比較急,可能要很晚,就睡在公司了,你不要擔心……”
11月23日至30日期間,一通通電話在日升人的手機里頻頻響起,無線電波的另一頭傳來家人急切地問候,帶著一絲不解,夾雜著深深的擔憂。也許他們并不明白在寒夜凝霜、晨光漸曉的凌晨二三點,自己的家人為什么還在工作,然而,日升人卻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標。為了達成客戶需求,各部門在公司統(tǒng)一部署下,通力合作、同舟共濟,打響了一輪“發(fā)貨潮”,在11月份的最后7天發(fā)貨273車,圓滿完成了階段目標,譜寫了一曲曲激動人心的日升贊歌。
夜以繼日通宵作戰(zhàn)
時間慢慢地迫近凌晨2點,鎮(zhèn)上的人家早已進入甜美的夢鄉(xiāng),然而在這個點,日升梅橋廠區(qū)卻是燈火通明。質檢員、叉車工人、倉管員……在寒冷的夜色中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奮力拼搏,此刻的他們,心里只有一個念想——7天內完成艱巨的發(fā)貨任務。
為了完成客戶訂單,日升迅速組織了物流部、銷售支持部、技術部等相關部門進行工作部署和安排,全力沖刺收官季。從11月24日開始到月底,在7天的時間里完成273車的發(fā)貨任務,相當于每天要發(fā)34-35車,這對日升來說是一個挑戰(zhàn)。“一般來說,我們發(fā)貨峰值是30車,這速度顯然達不成預定目標,因此公司組建了4個組,以‘一組通宵+三組輪流’的循環(huán)模式,加班加點到凌晨兩三點,第二天早上7:30繼續(xù)趕工。”物流部經理陳建剛介紹,第一天發(fā)貨40車,是強度最大的一次,而接下來的幾天,公司也保持每天35車的出貨速度,才得以確保完成工作任務。
堅守崗位不離不棄
7個白天黑夜,168個小時,10080分鐘,書寫的是日升人的“工匠精神”。他們奮力拼搏,他們堅守崗位,他們兢兢業(yè)業(yè)、勤勤懇懇,為公司的發(fā)展和全年目標的實現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,更是演繹著一個個“速度與激情”的片段。
11月29日下午,在梅橋廠區(qū)物流中心,倉管師傅張紅軍正在對上貨的車輛進行安排和調度,幾天幾夜的不眠不休,他的眼睛早已疲憊得睜不開了,只是憑著一股意志力在支撐,“出貨看起來簡單,但因為這段時間出貨量非常大,準備工作就要做得更多更細,好比抄柜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,一般來說每個車間會有一個人進行抄柜,但為了加快速度,部門里的人一有空就要去幫忙抄柜,而在抄柜過程中必需保證抄得準、抄得快,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。”張紅軍表示,為了加快速度,部門的同事都進行了精細化安排,明確到每一個崗位,抄柜的抄柜、編柜的編柜,調度的調度,加班到凌晨兩三點成了每天的“必修課”。
這樣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。倉管周玲聰也在這7天里發(fā)揮了作為日升人的工作責任和精神。為了追趕工作進度與指標,她鏖戰(zhàn)通宵,一雙深紅的眼睛常駐臉上,即使在接到家人為自己準備好的生日宴和外婆去世的噩耗時,她也按耐住波動的情緒,繼續(xù)奮斗在崗位第一線。更有叉車師傅,每天只睡4個小時,一到公司就投入到工作中,十幾個小時坐在叉車上重復著上貨操作。多少次,電動叉車因為電量耗盡而被迫停下充電,多少次,叉車因為連續(xù)高強度作業(yè)而修整,而日升人卻以血肉之軀堅持著、拼搏著,比機器人還賣力。
11月已經過去,日升再次將目光聚焦在12月,著眼2017,著眼未來,因為那里有日升更遠的目標。寒夜凝霜,晨光漸曉,日升人奮斗依然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