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,成人影院yy111111在线,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,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,884aa四虎影成人精品一区

新聞熱線:0574-65510000
新聞傳真:0574-65577900
郵箱:nhnews@cnnb.com.cn
您當前的位置 : 網(wǎng)站首頁  >  寧海新聞網(wǎng)  >  文藝頻道  >  桃源橋  >  前塵舊影
     高級檢索
 
我與鄉(xiāng)土歷史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  寧海新聞網(wǎng)  2018年02月12日 09:58:49

  胡克均

  我是臺州臨海人,1960年8月畢業(yè)于杭州大學歷史系,后從奉化調(diào)到寧海中學任教。教學之余,偶而寫些史學論文公諸于世。較有學術價值且有一定影響的有《世人心目中的中國》、《“天命”解讀》、《中國歷史上土地制度的變化》、《中國歷史上賦稅制度的演變》……獲獎的論文有《鄉(xiāng)土史教學初探》、《歷史在中學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》、《世界近代、現(xiàn)代史表解》……

  近年,我撰寫并為世人肯定的寧海鄉(xiāng)土史論文有《關于胡三省籍貫問題》、《通鑒胡注析微》、《緱城析義》……現(xiàn)就這三篇鄉(xiāng)土史論文的內(nèi)容及影響作些簡介。

  一、《胡三省的籍貫問題》

  胡三省是一位晦氣的寧海籍文化名人,生前遭國破家亡、顛沛流離之苦,死后默默無聞、隱姓埋名長達七百余年。世人只知他為司馬光《資治通鑒》作注,但不知他的生平、業(yè)績,連他的籍貫也莫明其妙!近代中國最權威的工具書《辭!罚瑥纳蟼世紀30年代問世,直到1979年版皆言胡三省“浙江天臺人”。雖然有個別人對胡三省的籍貫提出過質疑,但僅在“浙江天臺人”之后。加上“一作寧海人”注釋,仍改變不了他的冤案!

  我調(diào)到寧海任教之后,在朋友處看到清朝光緒年間修撰的《寧海中胡胡氏宗譜》。此譜記載了中胡胡氏始遷祖胡琛及其裔孫因戰(zhàn)亂逃離豫章(江西南昌),歷經(jīng)三遷定居寧海硤石(深甽大里東側)祖孫綿延的譜系。這是一部可證胡三省籍貫的原始資料。我再以《臺州府志》、《寧海縣志》有關胡三省的史料作旁證,并搜集了流傳寧海民間的有關胡三省的傳說,及解放后中胡村在改溪造田時發(fā)現(xiàn)的、被族人遺忘的胡三省陵墓,撰寫了《關于胡三省籍貫問題》一文,投寄給母!逗贾荽髮W學報》編輯部。當時正是改革開放之初,報刊不多,大學學報更是鳳毛麟角。《杭大學報》每年僅出四期,每期只刊載十幾篇文章,正宗的大學教授都不敢問津,而此文卻發(fā)表在1981年第三期《杭州大學學報》上,并在當年的浙江省歷史學會年會上宣讀,震動了浙江史學界,且引起了連鎖反應。1989年《辭!吩侔,把胡三省的籍貫改為“臺州寧海人”。我深感欣慰!

  拙文之所以能震動全國史學界,導致《辭!犯陌妫皇且罁(jù)充足且有說服力;二是揭示了導致世人產(chǎn)生錯誤的根源。凡稍有文史知識者皆知:古人以自己郡、州、府書自己籍貫。而近現(xiàn)代人則以縣為籍貫。古代一些文人、逸士又往往以家鄉(xiāng)的山水替代籍貫,如以四明(山)替代明州,以會稽(山)替代紹興,以錢塘(江)替代杭州。胡三省在《資治通鑒》中署名“后學天臺胡三省”。這個“天臺”,應是天臺山,實是臺州府,但決不是天臺縣。因寧海古屬臺州也!

  二、《通鑒胡注析微》

  北宋司馬光所撰《資治通鑒》,是中國歷史上跨度最大的一部編年體史書。胡三省遵循父教,歷經(jīng)三十春秋為《資治通鑒》作注。據(jù)當代學者陳國本先生統(tǒng)計:《資治通鑒》共360萬字,而《通鑒胡注》卻有520余萬字。前者是官修,后者是私撰;前者有助手幫助,后者是獨立撰寫;前者歷時十九年,后者歷經(jīng)三十寒暑。胡三省撰寫的《通鑒胡注》,比司馬光不知艱辛多少倍!

  我在教學之余,以閱讀《資治通鑒》和《通鑒胡注》為樂趣。且對《通鑒胡注》的內(nèi)容進行分析、梳理、歸納。發(fā)現(xiàn)胡三省在中國史學上具有六大貢獻:一音注,為文中難讀、誤讀的陌生字逐一注音,為閱讀者掃除文字障礙,據(jù)說音注字數(shù)占全書字數(shù)三分之一。二訓詁,即替書中的字、詞、句作注釋,幫助讀者加深對《資治通鑒》內(nèi)容的理解。三,拾遺,增補《資治通鑒》中漏缺、略寫的內(nèi)容。四,辨誤,辨析《資治通鑒》和他人注釋中的錯誤,并予以糾正。五,布道,以史為鑒,提出安邦治國的各種主張。六,抒情,抒發(fā)憂國、憂民的情懷。我把六個方面內(nèi)容寫成《通鑒胡注析微》論文,發(fā)表在全國性的《光明日報》上。

  此文刊布后,引起國內(nèi)外研究《資治通鑒》及《通鑒胡注》學者的關注。從網(wǎng)絡信息獲悉,一些研究《通鑒》的學者,從我文的觀點和內(nèi)容中獲得啟迪,觸類旁通。特別是一些文科博士、碩士研究生,在自己論文的注釋中點明“此觀點和史料引自浙江省寧海中學胡克均的論文”。

  大概在十多年前的一個寒假,碰到幾個在美國留學的寧海中學畢業(yè)生,說在美國的網(wǎng)絡上看到我撰寫的文章。寧海中學畢業(yè)生潘孝胤留學美國攻讀分子物理學,畢業(yè)后留美任教。我倆從未通信和往來,2015年暑假他突然造訪,說自己在美國看到我撰寫的有關胡三省的文章,為寧海出了胡三省感到自豪。

  2016年清明節(jié)前,我家來了兩位不速之客。男客人自我介紹名字李顯華,內(nèi)蒙古人。畢業(yè)于北大法學系。女的是他妻子,畢業(yè)于北大中文系,吉林人。夫妻倆喜愛文史,從網(wǎng)絡看到我寫了許多研究胡三省的文章,知道我是一位《通鑒》學者,故此來寧海造訪,想與我交流研究心得和資料,并邀我同去深甽中胡瞻仰胡三省故居遺址及胡三省陵園。我欣然承諾,在中胡受到胡三省裔孫胡六根盛情接待,并在他家看到一部修撰于清道光年間《中胡胡氏宗譜》。他欣喜若狂,立即把《宗譜》中有研究價值的內(nèi)容逐一拍攝。事隔一年后,他邀約寧波天一閣圖書館兩位館長來中胡訪古。

  三、《緱城析義》

  據(jù)《寧海縣志》及有關地方志記載,西晉太康元年(公無280年)析鄞縣八百戶、臨?h二百戶置寧海縣。初治白嶠,后遷海游。唐朝永昌元年(689年)復遷廣度里,治址名曰緱城。寧海出現(xiàn)緱城,至今已有1300余年,而緱城的解讀卻莫衷一是,流傳寧海民間的計有三則。

  (一)猴城說。傳說寧海建城時,城墻布局難定。時值隆冬,天降大雪,忽見一猴在雪地上爬行,遂以猴的腳印作為城墻基。名此城“猴城”。因猴子不雅遂改名緱城。這是仿臺州府“鹿城”說而編造的一則神話故事,不能稱為歷史。

  (二)方孝孺故里說。此論始于上世紀80年代編撰《寧海地名志》和《城關鎮(zhèn)志》時。兩位撰稿人皆說明朝中后期方案緩解,為紀念并弘揚方孝孺寧死不屈的硬氣,遂以方孝孺故里緱城作為寧海縣城之名。但據(jù)南宋《赤城志》載,方孝孺故里名堠城里,即今大佳何鎮(zhèn)。緱城卻在今縣府辦公大院一帶,始建于唐朝永昌年間。“堠城里”與“緱城”不同,撰稿人時間、地點錯誤,編造了這則移花接木的笑話。

  (三)河南緱氏山說。近據(jù)開發(fā)旅游人士言,東周靈王之子王喬得道成仙,自河南緱氏山駕鶴南飛至寧海桐柏山,緱城因此而得名。這是一則不見史載的無稽之談。

  基于我對緱城真諦進行了幾十年調(diào)查、探索、考證,用各種題名,寫過四五篇論文,分別刊布在省社科院《古今談》及寧海的各種報紙、雜志上。最近又寫了《長在深閨人未識——緱城析義》一文,從辭書內(nèi)涵、史料記載、城市共性、地理位置四個方面展開論述、闡明“緱城”是一座軍事要塞,或是一處宜守難攻的城堡。

  2017年暑假,我全家在大魚館聚餐,看見大廳里有玻璃框,里面張貼著《緱城解讀》的文章。我脫口而出:“這是我寫的文章!”孫女聽到后立即說:此文既未征得你同意又沒有署你的名字,是侵犯知識產(chǎn)權。我笑著說:人家用我的文章作宣傳做廣告,表明認可并贊同我的觀點,我深感欣慰矣!

錄入:袁銀澤  責任編輯:袁銀澤  稿源:寧海新聞網(wǎng)
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】 【 默認字體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關閉本頁】  
  新聞推薦:
·新春賀詞
·縣總工會開展關愛勞模慰問活動
·民主黨派、工商聯(lián)和無黨派代表人...
·得力電商獲評市新引進“重點電商...
·企業(yè)退休及相關人員春節(jié)一次性補...
·全縣紀檢監(jiān)察系統(tǒng)述職評議會召開
·新春慰問 暖心走訪
·意筆飛花
·熱血暖寒冬
·廉政新風伴春來
  圖片推薦:
電影《故事之戀》拍攝正酣
又是一年蟶子肥美時
寧海革命先驅王育和
《寧波舊影》見證百年滄桑
西餐大師煉成記
樂享春游
⊕《今日寧!匪儆[