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寧海獨具特色的博物館
- www.nhnews.com.cn 寧海新聞網 2018年05月21日 09:09:33
-
記者卓佳洋 通訊員邵穎玢周益
(本周關注)
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。擁有1700多年歷史的寧海,文化底蘊深厚,留存下許多歷史痕跡。那么,寧海有幾個博物館?它們分別有什么特色?陳列了哪些東西?每年的博物館日恰逢開游節(jié),活動豐富,精彩紛呈,趁著周末,不如去尋覓緱城那些獨具特色的博物館。
目前,我縣已開放國有博物館3家,分別是王錫桐起義紀念館、柔石紀念館、潘天壽故居;非國有博物館7家,分別是海洋生物博物館、東方藝術博物館、十里紅妝博物館、江南民間藝術館、許家山石頭博物館、峽山環(huán)球古船館、得心坊藝術館。
我縣在打造博物館時,注重挖掘地方特色,發(fā)展個性化特征,各個博物館的展示內容涉及名人民俗、古典家具、海洋生物、古船、根雕、石雕、木雕、瓷器等多個門類,不一而足。
古色古香
原味博物館展古村風姿
在我縣博物館名單上,可以看到許多村級博物館,這些博物館依托的正是豐富的古村落資源。據了解,我縣有8個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,還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(zhèn)前童鎮(zhèn)、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許家山村、龍宮村,是寧波地區(qū)傳統(tǒng)村落、歷史文化名村最多的縣(市)區(qū)。悠悠古村,本來就是一個天然的博物館。為此,我縣充分利用寶貴的鄉(xiāng)村文化資源,挖掘歷史文化特色,傾力打造原汁原味的村級博物館。
以舊時前童人出生、婚嫁、成家立業(yè)為線索陳列的前童民俗博物館,保存葛氏族譜、傳遞葛洪精神的岔路湖頭村葛洪文化紀念館,展示奇石藏品、介紹石文化知識的許家山村石頭博物館,都蘊藏著古村落的文化特色。
活態(tài)傳承
非遺博物館傳工匠精神
“五匠之鄉(xiāng)”的寧海是非遺文化的資源聚集地,尤其是手工技藝類方面,更是得天獨厚。對此,我縣積極收集、整理相關技藝,引導非遺傳承人通過建立博物館、民俗館等文化設施,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展示。
東方藝術博物館與寧海泥金彩漆、清刀木雕緊密結合,十里紅妝博物館展示國家級非遺十里紅妝婚俗,前童民俗博物館、前童鼓亭館與國家級非遺前童元宵行會相結合,得心坊藝術館與寧海箍桶技藝相結合,寧海根雕博物館與寧海傳統(tǒng)根雕工藝相結合。置身其中,能感受到古時人們與當代手藝人一脈相承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名人事跡
名人紀念館存英雄氣概
寧海人杰地靈,名士輩出。歷代名人崇尚氣節(jié),多耿直之士。我縣的3家國有博物館里,都記錄著名人的事跡。
明初文學博士方孝孺,至死大義凜然,其剛烈之氣為國人所崇。清末王錫桐不滿教會鎮(zhèn)壓勒索,帶領群眾揭竿而起。現代“左聯五烈士”之一的柔石,堅貞不屈,為革命事業(yè)就義?箲(zhàn)初期,江蘇海川護理專員兼保安司令孔墉,身先士卒,為國捐軀。國畫大師潘天壽為人敦厚,品德高尚,為海內外藝術界所頌揚!白哌M這些博物館里,大家不僅能了解名人的生平經歷,更能體會名人品格精神,讓其永續(xù)流傳。”縣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- 責任編輯: 袁慧敏 稿源: 寧海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