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章回
寧海是游圣徐霞客的紀游始發(fā)地,并由此成為中國旅游日發(fā)祥地。近日讀到徐霞客的臨終自評,更令吾追想。
病甚,語問疾者曰:“張騫鑿空,未睹昆侖;唐玄奘、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,乃得西游。吾以老布衣,孤筇雙屨,窮河沙,上昆侖,歷西域,題名絕國(域),與三人而為四,死不恨矣!(見清錢謙益撰寫的《徐霞客傳》)此文共57字,徐霞客自我評價了他考察祖國山水地理,并編成游記的功績。
徐霞客自比的三位旅游先驅(qū)之史跡,辭書和正史皆有明確的記載,今引述于下:
關(guān)于張騫,“張騫……前114,官大行,封博望侯。建元二年(前139)奉漢武帝命出使大月氐,相約夾攻匈奴。他越過蔥嶺,親歷大宛、康居,共13年。途中曾被匈奴扣留,前后達11年。元狩四年(前119)又奉命出使烏孫,并派副使出使大宛、康居、大夏、安息等地。他兩次出使,加強了中原和西域數(shù)民族的聯(lián)系,進一步發(fā)展了漢朝和中亞各地人民的友好關(guān)系,促進了經(jīng)濟文化的交流和發(fā)展。”(見《辭!)故有張騫鑿空之稱。
關(guān)于唐僧,“玄奘本是唐代高僧,曾在印度鉆研佛籍,經(jīng)10余年始回國,譯出經(jīng)、論75部,凡1335卷!(見《辭!)在民間,《西游記》等影響更大。
至于耶律楚材,“耶律楚材(1190一1244),蒙古成吉思汗、窩闊臺汗時的大臣,字晉卿,契丹族,遼皇族子孫,成吉思汗(太祖)十年(1215)取燕后,被召用,很受信任……他在蒙古成吉思汗、窩闊臺汗兩大汗時期,任事近30年,官至中書令,元代立國規(guī)模多由其奠定!(見《辭!)
徐霞客與以上三人相比,更加偉大。地理學家丁文江1921年6月14日在北京,對文友們說:“臨終之前,徐霞客在病榻上告訴前來探望的朋友們:歷史上曾經(jīng)有這么三位偉大的旅行家,他們分別是漢朝的張騫、唐朝的玄奘與元朝的耶律楚材。但是,他們都欣然享受著朝廷的資助,或多或少都帶有官方使節(jié)身份。而自己卻是唯一以私人身份見過這么多世面的人,因此死得心滿意足啦……我認為,他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私人旅行家,而且又是唯一的科學地理學家!(《丁文江文集》第4卷第417頁)這一評價是恰當?shù)摹?/p>
從丁文江撰的《徐霞客年譜》中可知,他光是紀游歷程,自公元1613年從浙江寧海開始,至公元1639年從云南麗江,被木太守派人護送返回江陰結(jié)束,真正是孤邛雙屐,歷時竟達27年。還寫出了《江源考》,認清了金沙江是長江的源頭。徐霞客沒有受到當時皇帝的重視,新中國的毛澤東主席充分評價了他的歷史功績,于1958年1月28日和1959年4月5日,兩次在中央會上講到徐霞客,并說“我很想學徐霞客”。1964年7月29日,毛澤東在北戴河,決定調(diào)馬踐行學徐霞客,騎馬沿黃河、長江進行考察,但到同年8月6日,因美國侵越戰(zhàn)爭暴發(fā)而取消。霞客的歷史功績,銘記史冊,被后人尊為中華游圣是理所當然的。
從徐霞客年譜與游記目錄中可知,他的旅游生涯,可分為三個階段:準備紀游階段,從小博覽群書,尤其對地理中的山脈、江源深入研究。22歲結(jié)婚后,始游家鄉(xiāng)太湖,24歲時出游山東、北京,沒有寫過游記;真正的紀游生涯,從28歲開始,直到48歲寫成第1卷,9篇游記,占全書的十分之一,第一卷中,寫前、后兩記的有黃山、天臺山、雁蕩山和游閩日記共四篇;紀游后期,51歲至54歲,這時他老母已去世,也為長子、次子辦理了婚事,可以放心地去完成紀游使命,歷今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省,寫成2至10卷共9卷游記。還寫成《江源考》。他從麗江回到家時,正逄兩次與霞客同到寧海紀游的堂兄仲昭在編修《江陰縣志》,他首先將《江源考》交給仲昭(1580一1653)編入縣志。這件事,連同身邊待出版的紀游文稿,亦是霞客發(fā)出“與三人而為四,死不恨矣”的臨終欣喜心情的原因之一。
寧海,是“癸丑之三月晦(1613年5月19日),自寧海出西門”開篇紀游的起點,他又于47歲時,壬申三月十四(1632年5月2日),第二次到寧海,原路游了兩次。寧海已成為中國旅游日發(fā)祥地,徐霞客大道、徐霞客公園,還有寧海西門柔石中學門口的“紀游始發(fā)地”,均是游圣的紀念地。如選一處,建立游圣臨終自評石碑,讓人們看碑就知霞客的歷史功績,似有必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