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家栓
老縣城白石村原有一古典園林,叫夢園,知道的人很多,然而還有一若園,知道的人就少了。
清光緒《寧海縣志》卷22《名勝》載:“若園,在城東司馬第旁,今為黃氏居地!彼抉R第為清代青浦知州黃映庚的宅第,任職期間,身體力行,頗有政聲。年輕時就學(xué)于臺州名宿齊召南兄弟,詩文均有造詣。光緒《臺州府志·文苑傳》集選臺州清代文人凡113人,寧海僅5人,為臺州最少,而其中一位就是黃映庚,有他的詩兩首。
若園為黃映庚孫子黃瑞符號花磚所建。他早年從軍,南征北戰(zhàn),閱盡滄桑。晚年告老返鄉(xiāng),洞察世故人情。在祖宅東首營建了這所獨(dú)具一格的私家園林。其建園宗旨是為了“盱衡世路皆荊棘,曷若杜門悟太虛”。于是就將“先人留有舊敝廬”進(jìn)行重新改造,“葺新飾舊費(fèi)人力,芳園佳葩重培植”。因深感道家的世間萬物均在變化之中,每個人都生活在若是若非的大千世界中,故命名其園林為“若園”。
若園建于清同治二年(1883),占地約5畝。大門南向,上豎刻“若園”兩個大字,進(jìn)內(nèi)為一池塘,圍以石欄,間以望柱。池正中壘有假山石,鑿空玲瓏。整個池塘宛如一大盆景。池中滿栽荷花,以此比喻自己“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”。池中游弋著金銀鯉魚,與荷花相映成趣;園東首植有名木、翠竹,間以假山、石筍之類。一條黑白卵石小徑通往深處。西面為花圃,四季花卉不斷,尤以蘭菊為著。另有琴房、茶室、涼亭、呂祖師殿等建筑。最高處稱“月臺”,3層,位于園之北端,窗戶四敝,倚欄縱眺,一園之景盡繪目前。是中秋賞月最佳之處。
黃瑞符把若園當(dāng)作自己養(yǎng)性修心之所,經(jīng)常與臺州寧海等地的文人墨客在此聚會。春日觀花,夏天聽雨,秋夜賞月,雪霽飲酒!八臅r游覽戚榮枯,似水流年白發(fā)生”,盡其天年。
有《自題若園詩》曰:
愛月遲眠夜已深,
高山流水有知音。
無人悟得洋洋意,
坐冷苔磯不鼓琴。
濁世奔波近七旬,
不堪回首是吾身。
眼前聲色皆虛幻,
何事胸留半點(diǎn)塵。
當(dāng)時寧海著名詩人徐鏞亦有《秋日留飲若園別黃花磚先生》詩:
芙蓉插架菊編籬,
客別平泉醉不辭。
數(shù)尺綠波秋把釣,
半窗明月夜敲棋。
春申雅量留賓切,
山谷清才索句奇。
明日歸途山萬疊,
再來預(yù)約隔年期。
此園幾易其主,清末民初,尚存大門、水池及亭臺遺址。上世紀(jì)50年代后期,“大躍進(jìn)”“公社化”時水池被填,遺跡被鏟平,辟為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隊(duì)曬場,后又成為村民宅基地,建成民房,現(xiàn)僅保留“月臺下”地名,仍在老一輩居民中流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