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珂
話說是1939年2月2日,有個叫胡孝心的中共地下黨人,根據(jù)上級指示,在寧海東大街創(chuàng)建了一家書店。實為黨組織的秘密聯(lián)絡點。書店坐北朝南,是一間約25平方米磚木結構的平房。為遮人耳目,借當時國民黨的一句“抗日建國”口號而取名抗建書店。1962年被列入縣級重點文保單位。至于鑲在東墻的石碑上為什么會刻有“抗戰(zhàn)書店”字樣,今天都沒人能說得清楚。這事不能讓麥家和柳云龍他們知道,不然又是一部諜戰(zhàn)片。
當年爸是劇團作曲的,有很多案頭工作要帶回家來做。音樂創(chuàng)作需要安靜環(huán)境。而劇團是個熱鬧透頂單位,特別是當新劇進入響排時,演員唱做念打,樂隊鼓樂齊鳴,不分晝夜,動靜很大。為此,劇團向文化館借了閑置著的抗建書店歸我爸居住工作使用。從此,南蔡家巷就像一根細長的扁擔,挑起我兩頭的家。白石頭的劇團團舍和東大街的抗建書店。小時候我如同螞蟻,在這扁擔上來來回回不知走了多少遍。后來每每聽到“螞蟻競走十年了”的梗,總會想起早已灰飛煙滅的南蔡家巷和連接的兩個曾經(jīng)的家。
居住在抗建書店的日子里,很多故事像酒一樣裝在塵封已久的酒埕里。開埕后,足以浸透一疊長篇小說的稿紙。我現(xiàn)在只是聞了聞從縫隙溢出的一絲酒香。
記得那年元旦,媽說我,你該6歲了。我很高興。不久過了春節(jié),我說我7歲了。媽說不興這么加的,你還是6歲。我很不高興。有時我幼兒放學隨媽回家,路遇熟人會問,胡老師,小丹幾歲了?媽說6歲。我昂首挺胸,大聲糾正,7歲。弄得媽很尷尬。6歲時,我還有個重大發(fā)現(xiàn)。那年爸36歲,媽30歲。我跟爸媽說,我加媽的年歲正好是爸的年歲。爸問我,那明年呢?我說明年你一個人只能長一歲,我和媽加一起能長兩歲,我們比你大一歲了。說完我玩去了,隱約聽到爸輕聲跟媽嘀咕,小鬼聰明倒蠻聰明。爸一般不表揚我,尤其是當我面。我很得意。我得把我的聰明賣弄給憲叔那兒去,讓他當面表揚我的聰明。
陳家的憲叔住在抗建書店隔街對面,似是南蔡家巷陳家三臺向北的延伸附屬也未可知。我從小喜歡跟年長的人做朋友,憲叔算一個。憲叔長得瘦高清秀,氣質儒雅,很有點戲劇舞臺的小生模樣。憲叔愛好音樂,總是在家吹拉彈唱,自得其樂。我作為小鄰居,常去憲叔家串門,便成了忘年交。當憲叔知道我爸是劇團專業(yè)作曲,出于對音樂的信仰,又平添了幾分敬意,由此對我更是愛屋及烏了。
那天我懷揣著自以為聰明的聰明,進門急于賣弄時,驀然感到憲叔家里氣氛有點嚴肅。我強按捺住聰明,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旁聽他們說話。原來他們家在議論關于知青下鄉(xiāng)的話題。那時高考沒有恢復,憲叔有個妹妹,兄妹倆注定一個要下鄉(xiāng)去當知青的。我聽出了大概,他們家一致作出的決策跟一般家庭相似的。譬如我們家。我媽經(jīng)常教導我,大人說話,小孩不要插嘴。此刻我忘了。我說我也只有一個妹妹,爸媽說過,我男的,將來我下鄉(xiāng)當知青。說著自豪地看了憲叔一眼,像是我們已成了同呼吸共命運的同一戰(zhàn)壕里的戰(zhàn)友。大家愣一下,紛紛笑了。當家阿婆說,相相,小小人倍介懂事。我馬上接茬,牛頭不對馬嘴地說,我5歲時,我爸帶我去過上海的。言下之意,我是個知多識廣的人。沒想到我那天小聰明沒賣弄出去,卻抖了大機靈回來,F(xiàn)在想想一身雞皮疙瘩,汗顏哪,去了趟上海有什么好顯擺的呢?又不是天上月亮。
我上學時,我爸已從劇團調入文化館?菇〞瓯緛砭褪俏幕^的,那么我們繼續(xù)居住也就名正言順了。只是劇團的那個家同時搬到了我媽任教的城東小學。這期間,已是知青的憲叔在社辦廠做工時不慎把一條腿給砸傷了。出院后,有很長一段時期在家養(yǎng)傷。憲叔人緣好,總有同學和朋友來陪他。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,來的人大多是情趣相投的音樂愛好者。他們偶爾每人自帶各種樂器,來切磋技藝,待曲子練熟了,就開始合奏。搞得有聲有色,有模有樣,仿佛一支小型樂隊。好在他們結束得早,既不擾民,又不影響爸的案頭工作。不然借住抗建書店就失去了意義。
大概是1974年的一天,我跟憲叔他們一起去電影院看現(xiàn)代芭蕾舞劇《草原兒女》。當電影插曲唱起,都激動得不能自已。大家覺得這電影歌曲實在是太好聽了。散場了,仍意猶未盡,一路上他們憑記憶哼唱著,想努力拼湊出完整的曲子。到家后,我興奮地跟爸媽說了這事。不料第二天我放學回家,爸遞我一張用鉛筆寫滿了詞曲的紙。定神一看,原來是《草原兒女》的歌曲。我張大嘴,久久沒合攏。爸說,快給你憲叔拿去。原來,影院放映日場時,爸兩次中途入場,速記并整理出這首歌曲。
當天晚上,憲叔約同昨晚看了電影的原班人馬,都帶好自己稱手的樂器上了躍龍山。憲叔腳還沒痊愈,一拐一拐地讓人攙扶著,看上去很吃力。過了將軍湖,待在臺階上坐定,憲叔就來精神了。他從口袋里掏出之前謄抄好的一疊紙,分給大家說,我和小丹在夜飯前已經(jīng)練過好多遍了,我們帶頭開始,你們按曲譜跟著和。
那夜,起先是我童聲獨唱,由憲叔口琴伴奏。然后變成了齊奏合唱,隨著配合愈來愈默契,演繹起來也越來越像回事。那架勢,還真把躍龍山一隅搞出了個露天音樂會的場面。我邊唱邊想,憲叔的腳如果落下殘疾,這里的哪個女同學會嫁給憲叔嗎?這個問題糾結了我好長時間,未知當年我童心的一廂情愿能否成全一樁美好婚姻。
現(xiàn)在我只記住這兩句歌詞:白云在我的頭上飄去,羊兒在我的身邊撒歡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