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能平
傍晚,微風習習,暮煙橫斜。
田野上,總有一些可圈可點之處,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舒適和愜意。但今天,吸引我眼球的,是那幾塊翻耕好的,清清淺淺的水田,明晃晃的,如銀鏡一般,仿佛非要把這薄暮的天空照亮似的。更遠處,還有一位不知名的農(nóng)家大叔,戴著一頂舊草帽,坐在那輛冒煙的“大鐵!鄙,正搶在這日落西山之際,心無旁騖地,“突突突”地,在那塊方水田中翻耕著……
頓時,腦海中閃出了那句名詞:“微風起,何處不催耕。”觸景生情。我不禁想起了自己那次難忘的耕耘圖來。那時,也是在這芒種前后,我剛好高中畢業(yè)在家待業(yè)。那天下午,我也隨著父親來到水田旁。起先,我站在一旁,看著父親在水田中呵牛而犁。只見父親左手牽牛、右手扶犁,隨著父親手中竹梢的抖動,老水牛呼哧呼哧地、乖乖地,拉犁前行。水下的泥土,就這樣成半弧形般,突突地,一段段地,從犁頭底下冒上來,然后又徐徐地被拋下去,輕輕地掉進水中,濺起了水花朵朵。犁過處,那些冒著白白水泡的水浪,也被勻勻地沖向前方。有時,水浪被逼到田頭,實在剎不住“腳”,就猛然轟地一聲射出田埂,沖到下塊水田中。周邊,上上下下的層層梯田上,大伯、大叔們也在緊一聲、慢一聲地,呵牛而犁。
山野蔥蘢,流水淙淙,人影晃動,好一幅流動著的夏耕圖!好奇,好玩。頓時,我也來了興致。立馬就挽起褲腳,一腳踏進了沒膝深的水田中,深一腳、淺一腳地,走到父親身邊,一把奪過父親手中的犁和牛繩。這時,榮叔也正好從旁經(jīng)過。“對,平,讀書畢業(yè)了,也好學學農(nóng)活、犁犁田了!苯又,父親就向我講起了“訣竅”:犁把不要壓得太深,腰挺直,眼看得遠,牛繩不要放得太長……可是,真把牛和犁交到我手中,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。老牛,一下故意站著撒尿,一下又晃頭去啃草,非常調(diào)皮。尖尖的麥茬,戳得我腳底癢癢的、痛痛的,我一下邁不開腳步了。沒過幾分鐘,我就滿身泥漿、腳底疼痛、手臂奇癢……后來,在父親的幫助下,我總算犁完了一個田角落。
從那以后,二十多年了,我外出謀生、進城務工,就再也沒有下田牽牛而犁過。家中的那三分薄田,冬種小麥夏插秧,年年由年邁的父親收拾著。也許,那次不成功的耕耘,會永遠印在我心中,它就像一枚含在嘴里的青橄欖那樣,供我久久品咂、回味,F(xiàn)在,我家早就不再飼養(yǎng)耕牛,幾塊水田,也早改成了菜地。
微風起,何處不催耕。
前些日回家,母親指著村前的梯田說:“前些年,季節(jié)到了,塊塊梯田,三三兩兩的,還有人在犁田種水稻;今年,一塊梯田也沒人耕了,梯田出滿野草了,F(xiàn)在就算節(jié)氣到來,那又怎樣呢……”是啊,這些年,那些熟悉的長輩,早已一一作古;曾經(jīng)的壯年大叔,也如殘燭夕照般自顧不暇,就像我現(xiàn)在這樣正當壯年的同齡人,有的考進機關,有的進城務工,又有誰真的學會了農(nóng)事耕耘呢?
觸景生情,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