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徐歡歡通訊員曹曄
再過三年,寧海民眾就可以開著時速100公里的車子跨越大海、穿越隧道,往返于杭、甬、臺、溫的快速通道上。作為浙江省沿海高速公路(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)的重要組成部分,記者日前走進了三門灣大橋及接線工程第6標段施工現場。
沿胡陳港棧橋一路前行,數百名工人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灌、鋼筋綁扎、橋面鋪裝等一系列工序,各類施工設備盡情地揮舞著自己的雙臂,儼然一個施工大舞臺。據悉,三門灣大橋及接線工程為省、市重點工程,起自象山戴港,經茅洋、岳井洋、寧海力洋、長街,通過蛇蟠島跨越三門灣,終于臺州三門縣六敖鎮(zhèn),全長54.509公里,全線采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,雙向四、六車道相間,總投資126.49億元,計劃2018年底建成通車。其中寧海段長19.9公里,共四標段,投資50億元。
“第6標段是寧海段中比較典型的施工段,采用橋+陸+隧組合,實現無縫銜接轉換,截至3月底,已完成樁基65%,梁板54片,隧道中導洞260米,已完成整個項目工程量的27.9%。”縣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林祥鋒說,該標段建設是全線在建項目的典范和標桿,在近期省質監(jiān)局執(zhí)法大檢查中排名首位,是“高標準、高質量、高服務”的完美詮釋。
記者在參觀鋼筋加工廠、臨時棧道、預制中心、隧道過程中發(fā)現了許多小細節(jié):鋼筋加工廠建有標準實驗室對水泥進行檢測,采用鋼筋籠滾焊機等數控設備進行鋼筋加工,以提升效率節(jié)約人力成本;各施工處設有規(guī)范的門禁系統,嚴格控制人員進出情況;梁板臨時存放設置有橡膠支墊,注重成品保護;特種設備、人員首次采用二維碼掃描識別后臺系統等。“我們能如此安心地進行高標準、高質量施工,離不開縣指揮部提供的高效優(yōu)質服務。”浙江交工路橋建設有限公司項目書記馮云標說,指揮部為我們解決了許多施工的“后顧之憂”,尤其是在山頭村的養(yǎng)豬場拆遷和隧道爆破工作中,盡心盡力做好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和居民的思想工作,2個月就完成了道路紅線土地征收及線路內便道、臨時借地等涉及的居民設施拆遷工作,針對爆破還召開專項工作會議,全面協調各方面阻礙,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解決爆破區(qū)域內危巖處理工作,確保隧道爆破施工正常開工。
TJ6標段只是三門灣大橋及接線工程的一個剪影。目前,寧海段工程隧道、橋梁樁基、箱梁預制等全面開工,施工便道、棧橋已完成鋪設。此外,房屋征收、表土剝離清運、清表交地等完成率均達98%以上。“下一步我們將首先完成3000萬元的產值,進行橋梁上部、樁基下部、梁板安裝等工作,確保推進各個時間節(jié)點目標任務。”馮云標表示,項目建成通車后,將大大縮短行程時間、提升交通,迎來“高速時代”,同時能很好地吸納人流、物流、資金流和信息流,帶活產業(yè),促進整個寧海的發(fā)展,打開“北岸新天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