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一筆浸山水 深情寄家鄉(xiāng)
- www.nhnews.com.cn 寧海新聞網(wǎng) 2018年11月19日 09:44:42
-
記者卓佳洋通訊員王靜雅攝影胡鵬
潘飛侖作品捐贈儀式 1
潘飛侖是寧海人,1935年出生于冠莊笆弄頭村,與大師潘天壽是同鄉(xiāng)。他自小成長于文化藝術氛圍濃厚的故土,受浙東文化熏染,酷愛書畫。上了寧海中學之后,潘飛侖對繪畫的興趣越發(fā)濃烈,讀書之余,一有時間,他就埋頭作畫,提筆間,已自有風韻。1958年,潘飛侖高中畢業(yè),他毫不猶豫報考了中國美院(原浙江美院)國畫系,并順利考取。那里,成為了他藝術生涯的新臺階。
談及對潘飛侖影響最大的人,非他的老師潘天壽莫屬。當時,潘天壽任浙江美院的院長,教授繪畫理論課程。抱著仰慕之情,潘飛侖常向潘天壽請教。潘天壽惜才,如潘飛侖這般有天賦、肯鉆研、善用心的學生,他自然十分看重,常認真而耐心地輔導和點撥。割不斷的同鄉(xiāng)情誼,讓他們的聯(lián)系更為密切!八恢焙荜P心家鄉(xiāng)的發(fā)展,希望我們寧海多出幾個書畫大家!闭劶袄蠋煟孙w侖的眼里滿是敬佩。
潘飛侖選擇主攻山水畫,便是來自潘天壽的指點。“老師覺得我的山水畫得不錯,可以向這方面發(fā)展!甭犃死蠋煹囊庖,潘飛侖專注山水,自此之后,一以貫之。與老師接觸越多,潘飛侖深深體會到潘天壽的論畫主張、構圖論述、以及筆墨技法的運用,都很精深、高超、奧妙、博大。潘天壽的一幅《光華旦旦》是在西泠飯店創(chuàng)作,潘飛侖記憶猶新,大幅宣紙鋪在地上,老師出筆爽朗利索、干脆有力、明快果斷,畫作風格強烈,有一種強悍不屈之氣。這樣的意境和格局讓潘飛侖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。
師生間情深意重,潘飛侖崇敬老師的人品藝格,潘天壽也對這個弟子看重有加。潘飛侖結婚時,潘天壽和夫人都到場參加,夫人還專門帶了件棉襖贈送給新人。
- 責任編輯: 袁銀澤 稿源: 寧海新聞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