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一群前童古鎮(zhèn)的守護者
- www.nhnews.com.cn 寧海新聞網(wǎng) 2019年03月29日 09:07:58
-
眾人拾柴火焰高
說到村一級成立文物辦,有一個人功不可沒。他就是當過多年前童村總支書記的童全燦。
童全燦
記者眼前的童全燦,80歲了,但思路清晰,知識尤其淵博,怎么聽,都不像一個村干部,倒像一個文史專家。目前,他是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傳承人(前童行會),還擔任著前童村的總支副書記。
童全燦加入古村古建保護行列,是1998年以后的事,但成效顯著。除了他個人的意識、學識,他背后還有個基層政權(quán)在支撐——村班子。他說:“前童老村老舍,本身就是一個大古董。隨著時間推移,越來越彰顯其獨特的價值。這不是一兩個人就能保護、開發(fā)的,要發(fā)動全村的干部、群眾自覺、自發(fā)保護。在此基礎(chǔ)上,才可以發(fā)展旅游、助民致富!闭f得多少好呵!
他不但說得好,措施也很實在:一是宣傳文物的價值,他利用熟門熟路的優(yōu)勢,誰家拆老屋、誰家賣老眠床,都會趕去阻止、宣傳;二是成立了一支隊伍,叫村文物保護小組,有業(yè)余文保員17個,做了大量的“摸家底”工作,有多少古建、有多少古物,一一登記入檔;三是配合上級部門的調(diào)查、申報工作……
1998年,童全燦被評為寧波市文物保護先進個人,前童村被評為縣文物保護先進單位。1999年,前童鎮(zhèn)獲批省級旅游鎮(zhèn),當?shù)攸h委、政府調(diào)整決策,保護古建筑群,并開發(fā)旅游經(jīng)濟,從“旅游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”中分得一瓢羮。自此,前童旅游按下快進鍵!
人實在是很容易忘卻的,當大家暢游前童古鎮(zhèn),感受老宅的精致和方孝孺的文脈時,當前童人憑抬閣、鼓亭、木雕、豆腐、麥餅等賺得盆滿缽溢時,可曾不忘初心、緬懷前童旅游的發(fā)軔之人?他們有的是布衣之身,如童衍孝、童遵鏘、童鐵策、葛木英,有的是專家學者,如楊古城、曹厚德、童方根、屠紹國,有的是鎮(zhèn)、村干部,如周招財、童全燦、鄭蓮亞……身份不同,但都有使命感,有擔當心,呵護住這一方塵封的瑰寶,并讓它依然見輝煌。
吃水不忘挖井人,他們不會被遺忘。
- 責任編輯: 袁慧敏 稿源: 寧海新聞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