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云高
萬歷四十四年(1616),徐霞客在《游黃山日記》中寫道:“到松谷庵,再循溪下,溪邊香氣襲人,則一梅亭亭正發(fā),山寒稽雪,至是始芳!”徐先生在此溪邊發(fā)現(xiàn)這株梅,表現(xiàn)出愉悅的心情,雖然凌寒獨自開,但感悟到梅花相媚嫵。
天啟三年(1623),在《游太和山日記》中,徐先生寫道:“謁榔仙祠。祠與南巖對峙,前有榔樹特大,無寸膚,赤干聳立,纖芽未發(fā)。傍多榔梅樹,亦高聳,花色深淺如桃杏,蒂垂絲作海棠狀。梅與榔本山中兩種,相傳玄帝插梅寄榔,成此異種云。”這里徐先生的記述中可以看出,榔梅原是梅樹形骸,是玄帝插梅變成的。玄帝名為顓頊,又稱真武大帝、玄武大帝。在徐先生看來,這榔梅樹不僅僅是自然的樹木,而且有文化含義:它是玄帝所栽,意義很大。
崇禎六年(1633),在《游恒山日記》中,徐先生寫道:“村居頗盛,皆植梅杏,成林蔽麓。既出谷,復(fù)得平陸!毙煜壬鷮懙凝堄づR之村落,坐落在山坳中,很大,皆植梅杏,梅杏樹大華蓋,村居景致很美。短短數(shù)語,將靜景勾勒成一個世外桃源,令人向往。
崇禎十年(1637),在《粵西游日記三》中,徐先生寫道:“初至村,遙見屋角黃花燦爛,以為菊,疑無此盛,逼視之,乃細(xì)花叢叢,不知其名。又見白梅一樹,折之,固李也。黃英白李,錯紅霜葉中,亦仲冬一奇景!币陨嫌浭隹梢娦煜壬V情于梅成癖的程度,錯把李樹作白梅了。
崇禎十一年(1638),在《滇游日記四》中,徐先生寫道:“亭前紅梅盛開。此中梅俱葉而花,全非吾鄉(xiāng)本色,惟一株傍亭檐,摘去其葉,始露面目,猶故人之免冑相見也!薄按碎g皆紅梅,白者不植。中夜獨起相對,恍似羅浮魂夢間,然滿枝頭,轉(zhuǎn)覺翠羽大多多耳!
在此,徐先生見到梅樹抒發(fā)了感慨,想到家鄉(xiāng)江蘇的梅,是先花后葉的。云南的一株梅,摘去了葉,始露面目。他比喻為故人相見。后來他住宿在齋中,白天見到窗外有一株紅梅盛開,到半夜起來還要去與梅相見訴說。猜想他想起了家人。
崇禎十一年(1638),《滇游日記五》中,徐先生寫道:“橋側(cè)有梅一株,枝叢而干甚古,瓣細(xì)而花甚密,綠蒂朱蕾,冰魂粉眼,恍見吾鄉(xiāng)故人,不若滇省所見,皆帶葉紅花。”這里,徐先生見到橋側(cè)的一株梅樹,又一次想起了家人。
徐先生在游記里寫了很多梅,上面僅舉幾例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