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國賢
寧海清代循吏列于編、入縣志16人。
談振德,字望山,陜西人。以都督僉事管參將軍事,肅兵惠兵,痛革酷吏,民受恩惠。
黃命賢,字詔我,四川岳池人,監(jiān)生?滴跛哪(1665)任縣事。時值遷遣,人民離散。命賢殫心徠安,竭力奏章,從而免去賦稅額銀九百余兩,民利賴之。
阮玉,寧波人,任提標千總?滴蹙拍(1670)輾轉(zhuǎn)于寧海長亭等處。調(diào)守長亭,領兵駐楓彎城,添設烽火堠燧,守御多方,賊不敢進犯。二十年八月二十九日,阮玉分兵他處巡緝,得情報賊突然自下洋涂抵長亭,玉命令老幼避城中,率丁壯捍御。頃刻群賊從小路四面包圍,玉提刀奮戰(zhàn),手刃數(shù)十人,賊敗逃,追至叢林間,戰(zhàn)馬絆倒玉遇害。鄉(xiāng)民立祠祀之,名將軍祠。
崔秉鏡,字去塵,號冰菴,福建寧德人。順治十四年(1657)舉人?滴跏荒(1672)任縣事。省刑除弊,教養(yǎng)兼施。耿(耿精忠)逆之變,閩寇來犯,備械運糧,躬率守防。諸邑遭兵火,惟寧海獨免。力請賑眾,捐廉贖被掠諸婦人,令完聚。民德之,建生祠。
章臣,山西人。任參將,戢(息)暴安民,邑受其福。
林葵,字日彩,福建漳浦人。康熙十四年(1675)任都督僉事署參將,肅行伍,禮賢下士,與崔令秉鏡協(xié)力同心共捍牧養(yǎng)牛馬之民。十四年(1675)秋,海船數(shù)百,突犯西墊缸窯(今西店江瑤)登岸,盤結營寨,毀橋梁為塹,掠走鄉(xiāng)民?儆嫹烙,寇知難犯,逃去。會同崔令招集流亡之民,并賑恤之。備陳慘傷情形,繪圖以告。后升海登副將。
黃光岳、程煜、薛文魁,《今日寧!こ菛|五公祠》一文有載。
盧儲,四川瀘州會文鄉(xiāng)胡氏村人。乾隆二十一年(1756)舉人。以知縣借補長亭鹽場大使,古洞團灶土沃鹵淡,民盛灶衰,詳請犁毀筑塘中,被蜚語謫戍新疆伊犁。而塘筑成不毀,后人稱為盧公塘,建祠法安寺北。
陳鵬南,福建侯官縣人,舉人。嘉慶三年(1798)任縣事。修葺文武二廟,百廢俱舉,振興文教,凡邑人優(yōu)秀者出其門,與明周令維鯤合祠武廟東。
鄧廷彩,號云階,四川崇寧州人,有軍功。嘉慶二十一年(1816)任縣事。為政嚴明,燭察擾亂,剔弊。邑向無考棚賓興,倡捐建設,復浚北河水道,修葺邑廟,百廢俱舉。后升知府,歷臺州、寧波。祠祀北門蒲湖試院儀門外西首。
盧標,字菊人,東陽人,嘉慶間任教諭,博學能文,訓示有法。著有《緱城漫抄》,多處考證,邑志賴之。
鄒全節(jié),號玉堂,江蘇丹徒人,監(jiān)生。咸豐七年(1857)任縣事。寬嚴交濟。八年九月初八日,臨海土匪林大廣率二百余人,突越新嶺,向縣城侵犯,守城參將莫知所措,寇至抓人而去。全節(jié)問警,即徒步出署,喻鄉(xiāng)民不必恐懼,協(xié)力守御,事未及而寇沖入公署,全節(jié)大罵被害。從難者,朱雨香、徐鳳輝、田松齡、康人邦和徐宏昌五人。事平靜后,邑人為立祠署中,與五人配。
孫憙,字歡伯,江蘇吳縣人。同治六年(1867)署縣事。經(jīng)兵火后,邑人科名歇寂,而盜跡縱橫。憙勤于緝捕,民賴以安?芍^土匪猖獗,士氣不振之故。憙?nèi)∫乜⌒愣Y之,厚給津貼。廢法安寺為文正書院,田租六百余石,又于田糧減賦案內(nèi)籌添,永遠獎錢一百千文,每年由縣發(fā)放。然后文風頓起,登科第者不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