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相兵
前童上堂屋自始祖十世維操公以來,勤奮節(jié)儉,耕讀持家,漸漸有了自己的祖業(yè)。但是世遭不測,十五世顯吾公父子不得不寄寓岵岫嶺。致富后,十六世永昌公在明末清初回前童開始建造宅院。宅院取名上堂屋,位于現(xiàn)書院巷,是上堂屋家族的發(fā)祥地。新廬建成不久即遭祝融之災,車門及東邊廂房全部被焚,只剩下堂前正屋和西廂房。永昌公不氣餒,第二年就在火著坦及車門外蓋起長椽屋,及至乾、嘉年間,此屋猶存。
嘉慶年間,汝寬、汝珍、汝順公三兄弟開始擴建住宅,先建“群峰簪笏”宅!叭悍弭Ⅲ恕闭囬T朝南,整個四合院至今保存完整。東側馬頭墻上鐫刻“群峰簪笏”,西側馬頭墻上鐫刻“清流映帶”。南門兩側墻上嵌有淡綠色蝙蝠圖案搪瓷盆,寓意“五福臨門”。在西北角的墻外是“尺木草堂”的遺址,在西南角上的小道地是“書院閣”讀書處。嘉慶末年、道光初年由則堂公(汝寬)建造了“職思其居”宅。此宅是“四檐齊”結構。這里的堂前屋,是沒有樓板的,可以見到房頂,這樣的建筑在前童也是獨此一間。道地里鋪有黑色鵝卵石小鹿圖案。車門朝東,以石柱構建。大門頂上石坊書“職思其居”四字楷體陰文,字可倒讀。緊連“職思其居”宅北,也是一座“四檐齊”道地,叫明經(jīng)堂。因道地鋪有黑色鵝卵石獅子圖案,因此也叫“獅子明堂”,由則堂公及其兒子建造,他孫子可蒞開設恒裕酒坊致富后再裝修。車門掛有浙江省學政戴題贈“明經(jīng)”兩字的匾額(給武義縣學訓導佩金,即則堂公)。該房屋四面髟墻有題字:西南髟墻:“奠厥攸居”,語出《尚書·盤庚》;東南髟墻上題寫著“知其所止”,出自《大學·中庸》;東北面的髟墻上題寫的是“蒸云蔚霞”;西髟墻題寫的字已在修建房屋時拆了。在造好這幢房子以后,又在自家的園地邊,靠近“花橋”附近,挖了一口井,今人稱為“花橋井”,又被稱為“井水不犯河水”。2006年9月14日,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視察前童古鎮(zhèn)時,曾經(jīng)分別走進“明經(jīng)堂”、“職思其居”、“群峰簪笏”宅訪問。
位于前童牌樓內(nèi)的小橋流水宅,建于道光年間,緊連“職思其居”宅,與“職思其居”有走廊相通,有小門與恒裕酒坊相通。房子朝東,三間兩弄,是一個三合院。位于小橋流水宅東的是“恒裕酒坊”,建造的年代在道光年間,是“職思其居”宅的輔助用房,二層樓,三合院,朝東有五間半,朝南一間,最初開設南北貨、后轉開染坊,致富后又轉開酒坊。1862年太平軍在前童大肆燒殺,酒坊幸存,店名“恒!眱勺种两癃q在。在酒坊的西面,原有石板橋連接里外道地。此橋在1950年代被拆除,水甽往南移,拆除的石橋板還鋪設在水甽上。通道用鵝卵石鋪就,有全副鑾駕、金元寶等圖案,直通明經(jīng)宅,故有:“腳踏金元寶,車門進三道”之說。
除了“上堂屋”、“群峰簪笏”、“明經(jīng)堂”、“職思其居”、“小橋流水”、“恒裕酒坊”等建筑,還有“鳳鳴朝陽”宅。此宅位于上堂屋的南面,北墻緊挨上堂屋,東門與上堂屋的外道地連在一起!傍P鳴朝陽”宅一共9間,坐西朝東七間,南北橫廂各一間。車門戶對上有“鳳鳴朝陽”四字,宅名由此而來,門上又有“云蒸蔚霞”四字,髟墻上刻有“禮儀家風”四字。這里的人以忠厚篤實,廉潔清正出名;以仁義禮智信作為堂號,并標在生活用品上,以此作為修身齊家的道德標準。民國初,小叔桐廬縣長童競柏和長侄昌化縣長童一秋都在這里居住。民國總統(tǒng)伙食副官童中侖也住在此,分家時僅用竹皮當分間壁。時人稱,“叔侄兩縣長,分家用竹皮”。最后建造的是位于“上堂屋”外西南角上的“三間頭”,咸豐年間建造。房子朝西,三間一弄,兩層,天井較小,是為一處讀書處,北門原掛有“積德讀書”匾額,今被并入民宿“鹿山別院”。
上堂屋古宅,從明到清雖然多次遭火災,兵燹,白蟻蛀咬和風雨侵襲等,但仍還保持著原來的基本風貌,現(xiàn)在游客能觀看到的明清古宅,有許多都出自上堂屋祖先之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