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潘旭婷
徐霞客,與其說是一名旅行家,倒不如說是有著嚴謹科學精神的探險家。一生游歷祖國山水,常走百里路后,晚上“燃松拾穗,走筆為記!倍,不少風景名勝區(qū)無不以徐霞客足跡所至或留下只言片語所記載為榮,把它當成挖掘當?shù)芈糜钨Y源、提高旅游風景點知名度的一張王牌。在晉宋隋唐時期已享有高名的新昌,與徐霞客之間也留有一段淵源。
據(jù)《徐霞客游記·游天臺山日記(后)》記載,徐霞客曾于明崇禎五年四月十八日自天臺山萬年寺入境,沿謝公古道,游歷考察了天姥山、會墅嶺、斑竹鋪等地。日記記述“萬年為天臺西境,正與天封相對,石梁當其中。寺中古杉甚多,飯于寺。又西北三里,逾寺后高嶺。又向西升陟嶺者十里,乃至騰空山。下牛牯嶺,三里抵麓。又西逾小嶺三重,共十五里。出會墅,大道自南來,望天姥山在內(nèi),已越而過之,以為會墅乃平地耳。復西北下三里,漸成溪,循之行五里,宿斑竹旅舍。”
在徐霞客《游天臺山日記》中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其足跡與新昌山水有關。在徐霞客第一次游天臺山時,其線路為:由寧海縣城出發(fā),宿梁皇山,再宿彌陀庵,三宿天封寺,經(jīng)華頂、石梁,宿下方廣寺,宿國清寺。這次雖未明確記載新昌境內(nèi)地名,但已涉及新昌江源頭石梁等地,第二次游天臺山,自寧海出發(fā),宿岔路口,經(jīng)天封寺,宿華頂,宿上方廣寺,經(jīng)龍王堂、大悲寺、宿高明寺,分行李從國清寺赴縣,宿松風閣,抵天臺縣?梢娖浠顒臃秶谛虏炖焉,夜宿斑竹驛。至此,徐霞客終于全面詳細考察了天臺山包括天姥山的山脈水系,并作了詳實的記錄,其中涉及新昌天姥山水系的記述為“又正西有關嶺、王渡諸溪,余履亦未經(jīng),從此再北有會墅嶺諸流,亦正西之水,西北注于新昌;再北有福溪、羅木溪,皆出天臺陰,而西為新昌大溪,亦余履未經(jīng)者矣!
徐霞客游歷考察新昌天姥山,雖距今已逾380年,但山川未改,遺跡尚存。徐霞客游線新昌段地名基本未改變。近十年來,新昌對于徐霞客游線的研究和宣傳已做了大量工作,新昌文史工作者已在各類媒體發(fā)表20余篇研究文章,為“徐學”研究作出了一定貢獻,營造了“重履霞客足跡,傳承霞客精神”的良好氛圍。目前,新昌縣委、縣政府已正式啟動徐霞客游線(新昌段)標志地認證工作,擬將天姥山、謝公古道、斑竹古村、會墅嶺村、藤公山等作為徐霞客游線在新昌的標志地。通過認證申遺,將進一步發(fā)覺徐霞客游線(新昌段)的歷史價值和現(xiàn)實價值,有利于研究、宣傳、普及地學知識和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知識;有利于開發(fā)天姥山科考探險和登山旅游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