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遵森
說來莫以啟齒,至今,我還沒正兒八經(jīng)地游覽過杭州。近日,終遂了愿,與兒子的三口之家同行去了杭州。
在杭州的第一日,我與兒子一家?guī)缀醢盐骱皡^(qū)的古跡名勝游了個十之八九。第二天,兒子的一位杭州朋友,帶我們?nèi)チ酥奈飨獫竦毓珗@。西溪這地兒,非同一般。說是宋建炎三年秋,高宗南渡至西溪,看到小橋流水、蘆花似雪的西溪美景,欲建都于此,后得鳳凰山,乃云,“西溪且留下”。雖此前未到過西溪,但就它這個傳說,已經(jīng)令我神往不已。
游西溪,我們選了水路。到時,正好下起綿綿細雨,坐在搖櫓船上,悠閑地欣賞細雨中的兩岸風(fēng)光,倒是別有一番風(fēng)味。
小船啟動,欵乃的槳聲,隨之響起,如輕音樂般,頗有節(jié)奏。原本平靜的河面,便泛起一道道漣漪來,且如影隨形,一直尾隨而至。搖船的是位船娘,看上去五十出頭,身條頎長,精瘦。這船娘搖櫓的功夫,甚是到家,單手握住櫓桿,輕松地來回晃動,毫不費力。從她的談吐中,知道他們這代人,與祖輩一樣,原本就生活在這片濕地里,一邊耕耘著不多的土地,一邊依賴于縱橫交錯的河道,輔以捕魚為生,那會兒,苦累與窮困,便構(gòu)成了他們的全部人生。
船徐徐游走,雨紛紛揚揚,愈加綿密。兩岸的風(fēng)景,在蒙蒙細雨中,紛至沓來,隨著我們盡興的欣賞與贊嘆,又緩緩向后退避,似是好讓你去繼續(xù)迎接前頭更為秀美的景致。誠然,在河上乘船觀賞,因了一抹抹風(fēng)景的移動,著實有一種別樣的視覺享受。就說這河道,寬處不過幾十米,窄處呢,便不足十米了。它曲里有彎,彎里有曲,時而向左拐去,旋即又往右折轉(zhuǎn),可謂是曲得離奇,彎得詭譎。偶爾,縱目望去,前面清晰地橫亙著綠蔭覆蓋的堤岸,似乎是到了盡頭。豈料,待靠近了,方知在斜刺里,竟有一條狹窄的水道,藏匿在茂林密草之中,這真有點“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玄妙了。
據(jù)說,整個西溪濕地公園面積,有十余平方公里,這樣的河流總長度為一百多公里,加上池塘、湖漾、沼澤等,水域總面積占百分之七十,真的是水道如巷、河汊如網(wǎng)。這不由讓我們感嘆,倘若按此游船速度,要遍游全部河道,那得多少時間哪?
將目光從岸上轉(zhuǎn)到水中,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睡蓮。它與荷花同屬睡蓮科植物,但觀其形,兩者卻又頗多差異。其葉片呈橢圓形,表面油油亮亮,如浮萍般平坦于水面上。時值上半晌,正是它綻蕾吐艷的極佳時間。其花瓣狹長,粉紅與白色相間,好有一種素雅之美感。遺憾的是數(shù)量嫌少了些,在偌長河道中,這兒一簇,那兒一蓬的,純粹是一種點綴,缺了西湖那種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”的壯觀。然細忖之,或許,惟其稀少,倒是起到了“萬綠叢中一點紅,動人春色不須多”的特殊效果呢。
突然,不遠的河面上,出現(xiàn)了一只小鳥,體型與白頭翁差不離兒,能靈活而快速地游動。突然,一個猛子扎進水中,瞬間便不見了蹤影。正當(dāng)我們極目尋覓時,它卻在幾丈遠處,躥出水面來了,嘴里呢,竟叼了一條小魚,然后,輕快地扇著翅羽,撲楞楞地飛進岸上的綠蔭中去了。
船娘告知,這水鳥叫鸊鷉,以捕食水中小魚小蝦為生。她拿出隨身帶的一張畫圖,上面有好幾十種鳥的圖案,一找,果然有它。此后,在河道里,便時不時地能看到它矯健、敏捷的捕魚身姿。水里,偶爾也窺見魚兒,扇動著尾羽,時而游弋于水面,時而翔入水中,隱隱現(xiàn)現(xiàn)的,仿佛以這般的逗弄姿態(tài),來撩撥你的目光。有幾條竟長至盈尺,脊背黑黝黝的,有兩指般寬,游過之處,水面便漾起波紋道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