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何莎莎
“那時候,車馬很慢,書信很遠(yuǎn),一生只能愛一個人。”隸屬梅林街道的長壽村河洪村里住著一對“鉆石婚”夫婦,虛歲分別為94歲、87歲的何賢寬和徐金女?dāng)y手走過了近70個年頭,用一輩子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平淡而又幸福的愛情故事。
先結(jié)婚后戀愛
跟那個年代的很多人一樣,何賢寬和徐金女是經(jīng)媒人介紹認(rèn)識,甚至在結(jié)婚前連對方長什么樣都不知道。“結(jié)婚前,我阿姐就一直念叨著要嫁到這么遠(yuǎn)的地方,也不知道對方是個什么樣的人,雖然我嘴上沒說,但是心里也難免有些擔(dān)心。”徐奶奶說,她的娘家在橋頭胡,那時候交通不便,從橋頭胡嫁到梅林就算是遠(yuǎn)嫁了。
雖然那時候家里不富裕,但他們的婚禮卻仍是簡單而隆重。“那時候新娘穿的是鳳冠霞帔,蒙著蓋頭,新郎穿長衫,戴帽子,就跟現(xiàn)在的戲服差不多,新娘子進(jìn)門由剃頭師傅一路攙著。”徐奶奶回憶著當(dāng)年結(jié)婚時的點點滴滴,說著還站起來,一步一步地學(xué)著當(dāng)年走向新郎的樣子。她說,結(jié)婚那天,她和老頭子還沒講過一句話,卻知道要跟這個人過一輩子了。
“記得婚后第二年,有一次我們倆拌了幾句嘴,我覺著委屈就離家出走了,老頭子見我走了,連手里的鋤頭都沒放就追了出來。他越追,我就越跑,他不追,我就停下來回頭看著他。”徐奶奶回憶起這段有趣的往事,忍不住笑出聲,還打趣說,要是我跑了,看誰還給他當(dāng)老婆。跟許多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一樣,徐奶奶和老伴也曾有過那么一段嬉笑打罵的蜜戀期,不同的是,他們的戀愛是在婚后。
是我照顧他是我照顧她
“阿公、阿婆,你們倆平時是誰照顧誰呢?”
“當(dāng)然是我照顧他。”徐奶奶說,她這一輩子幾乎都圍著老頭子轉(zhuǎn),洗衣做飯,照顧他的生活起居。二十幾年前,徐奶奶一次意外摔傷了腰,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,晚上睡覺想翻個身都疼得不行,可為了不吵醒老伴兒,她總是咬著被頭,不吭一聲。“不過,我躺床上那段時間,也得虧了老頭子的照顧,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他一個人扛,也從沒抱怨過一句。”徐奶奶說起老伴兒的好,總是一種淡淡的語氣,臉上卻一直掛著笑容。
“我這么精神,哪需要她照顧,都是我照顧她的。”何爺爺一身軍裝,腰桿筆挺。老人20歲入伍,過了5年的軍人生活,是名副其實的抗戰(zhàn)老兵、衛(wèi)國勇士。二老雖已是高齡,不服老的他們卻還在侄子的廠里做著門衛(wèi)的工作。“我身體比她好,晚上我都讓她睡,我自己一個人值夜,男人嘛,總要照顧家人。”何爺爺說完頓了一下說,“憑良心,這么多年也多虧了老太婆一直在自己身邊照料。”
“我們很少見二老吵架的,只是偶爾會拌拌嘴斗斗氣,卻從不當(dāng)真。”老人的大兒子何新國告訴記者,老爺子是犟脾氣,不服軟,母親在他邊上的時候總嫌她碎碎念,可一離開他的視線,就滿世界找母親,母親嘴上雖總說煩,心里卻樂呵著。
深情不及久伴厚愛無需多言
何賢寬夫婦的愛情,可以說是深深打上了那個年代的烙印,不跌宕起伏,卻穩(wěn)穩(wěn)當(dāng)當(dāng)。徐奶奶說,一輩子不長,卻跟老頭子過了六七十年了,何爺爺不懂浪漫,除了結(jié)婚時送給她一雙銀鐲子和一個銀項圈,就再也沒送過什么禮物了。徐奶奶轉(zhuǎn)了轉(zhuǎn)戴在左手上有些黯淡了的銀鐲。“老頭子性子比較急,但是結(jié)婚這么多年,他從來都沒有真的跟我生過氣。有時候他發(fā)火了,我也不會去沖撞,走走開,自己去做自己的事,過不了一會他就氣消了,就又‘金女——金女——’地到處叫我了。平常遇上什么事,我們都是有商有量的,凡事都相互體諒。”徐奶奶道出了他們老兩口之所以這么多年都能相敬如賓的原因。對于他們,夫妻的相處之道無外乎理解和體諒兩詞。
和許多小年輕的愛情觀不同,何爺爺和徐奶奶并不追求多么轟轟烈烈的愛情經(jīng)歷,也不奢求愛情小說里的詩意浪漫,他們總是念叨著,能健健康康地在一起就是頂好的事情了;蛟S,陪伴就是他們之間最長情的告白。